吴运翔:松萝“涅槃”第一人

2017年07月26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松萝茶,明代休宁县松萝山让福寺僧人大方和尚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的名茶,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作“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和“中国绿茶炒青型名茶的鼻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曾经出现过相当长时间的“松萝时尚”、“松萝辉煌”的时代,并有“奇味薏苡酒;绝顶松萝茶”名联巧对传世。2008年,“松萝茶制作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此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松萝茶一直都处在濒危、失传的窘境。如今松萝茶的涅槃、再生并繁荣,得感谢时任休宁县科协主席、被誉作“松萝涅槃第一人”的吴运翔先生。

  吴运翔是1955年从家乡合肥林业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分配到休宁县工作的,从技术员当到高级工程师,从科协主席当到县长助理,直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依然一如既往地、全身心地献身于中国科普志愿者事业,老骥伏枥,马不停蹄,退休之后还荣获了“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优秀理事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殊荣。

  吴运翔的松萝茶涅槃工作,是从1980年开始的。为了抢救、涅槃松萝茶,身为休宁县科协主席的吴运翔先后三次向安徽省供销社和国家商业部,呈送关于松萝茶的科考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立项对松萝茶进行科学考证。经过不懈努力,他的请求终于在1983年获得批准,成立了包括吴运翔在内的首个“松萝茶国家科考队”。1984年5月,吴运翔作为松萝茶国家科考队一员进驻松萝山,用了两年多时间,对松萝茶原产地以及茶树品种、内含物质、加工工艺、地质土壤、自然气候、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进行考证,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他参与编写的《松萝茶工艺品质研究科研报告》,于1986年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松萝茶国家科考队撤离休宁之后,吴运翔以一名永不撤走的科考队员的名义,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松萝茶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直到领衔创办了隆庆松萝茶科研所并创办了中国松萝博物馆。40多年间,吴运翔60多次登上松萝山,查勘地形山貌,观察茶树生长,召开茶农座谈会,考查考证,深入研究,决心彻底解开松萝茶之谜。40多年间,吴运翔相继出版了《松萝茶研究》、《松萝茶诗歌集》、《松萝茶传奇》、《松萝文集》《松萝山古庙楹联》等五部关于松萝茶的研究专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陈宗懋,特为吴运翔的《松萝文集》专著作序;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为其事迹所感动,题词以赠:“承传五百年松萝文化,荟萃四十载科研硕果”,可谓吴运翔“松萝人生”的恰如其分的写照。

  吴运翔对于松萝茶涅槃的贡献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还是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松萝山碑记》石碑拓印长卷。松萝山碑,是1984年4月由万安镇福寺村民在松萝山古庙遗址中挖出的一块宽1米、长2米的青石古碑,为松萝名茶的涅槃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此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刻制,距今已有400多年。由于长期掩埋地下,石碑的表层70%已风化剥落,可辩认的仅有500多字。碑记正篆题刻,字体清秀,四边刻有迥纹状花边,显得素雅端庄。此碑系由“邵庶抄文,金维震题启,汪光岩书”。从幸存的字里行间,依然使人领悟到当年松萝山“群山环抱庙门独开”的“亭亭秀色”,以及“北窥黄山,南宾白岳”的挺拔雄姿。其中所述松萝山“时晴时雨,蒙蒙云气”的气候特征和辟山成田,及茶园管理等情景,有着极其珍贵的参考价值。被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长陈琪誉作“有关古徽州茶叶最早的碑刻”。而《松萝山碑记》石碑的拓印长卷,则是吴运翔历经千辛万苦、多少次登上松萝山亲自进行抢救性拓印所获得的独家珍品,而且更因为由于天长日久的风吹雨打,那块《松萝山碑记》石碑早就已经风化受损、字迹模糊、无法拓印了,益显其拓印长卷的独此一家、珍贵异常。

“承传五百年松萝文化,荟萃四十载科研硕果”,因此,我们的松萝茶事业越是发展繁荣得喜人,就越是不能忘记吴运翔这位“松萝涅槃第一人”、“‘非遗’保护有功臣”。


责任编辑:陈洁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