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老“派饭”吃出新“味道”

2020年06月02日 10:36:14 | 作者:凌利兵、方凯 来源:黄山在线
|

“孩子今年参加高考,学习还好吧?”“还好,多亏了你们连续三年联系爱心人士帮助他。”“现在小猪仔可贵着哩!”“别担心,回头我们就和爱心企业对接一下,帮你家解决两头小猪仔。”这是歙县溪头镇桃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到村民柯玉珍家“吃派饭”的一个场景。

“柯玉珍户因病致贫,帮扶她家脱贫致富,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应尽之责。”说起到柯玉珍家“吃派饭”的经历,驻村扶贫专干张皓深有体会。柯玉珍老人常年身体不好,其儿子早年摔伤过不能干重活,儿媳患有哮喘病,需常年吃药,孙子正读高三。“孩子上学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孩子生活费,共计两万多元。”“在‘吃派饭’的时候了解到今年猪仔一只要1500元左右,我们马上联系爱心企业,为柯玉珍家送去了两头小猪仔。”

“吃派饭”是指干部下乡工作时分派到农户家中吃饭,这是解放前后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干部的一种传统用餐方法,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好方法。为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扶贫成效,增进干群感情,歙县探索推行“吃派饭”工作法,弘扬优良作风,掌握真实情况,有效推动了驻村帮扶工作落实。现如今,一张桌架起沟通桥梁,一锅饭拉近干群距离。饭桌上发现问题、饭桌下解决问题,已成为歙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常态。

“驻村扶贫,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实事。找问题、摸民情,‘吃派饭’是个好机会。平时交流,村民一般放不开,可是扶贫干部到他们家坐一坐、一起吃个饭、聊个天,无形中就拉近了感情距离,他们才会和你说‘心里话’。”说起“吃派饭”,深渡镇昌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翔认为,这是党的传统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传承。昌中村村民吴鸣辉,身无一技之长,又没有稳定的工作,仅靠一点田地和茶叶勉强维持生计。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吴鸣辉被推荐安排到村内的船形湾生态园务工。“仅务工工资一项,我现在一年收入就有两万多元哩,可算是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前几天,张翔到吴鸣辉家吃完“派饭”,悄悄把“派饭”钱放在饭桌上,没想到吴鸣辉眼疾手快,坚决不收。“收下吧,我们有工作纪律,不能给你家增加负担。”在张翔的一再坚持下,吴鸣辉只得收下了“派饭”费。

对驻村扶贫工作队来说,到群众家里“吃派饭”,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换位体验和思想锤炼。

“在自家饭桌上,村民和扶贫干部边吃边谈,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一顿饭后感觉大家从熟人变成亲人了。”石门乡竹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戈同样感同身受。“通过‘吃派饭’,驻村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个人意愿掌握得更加详细,在扶贫措施、工作方向的把握上更加细致到位。”

“吃派饭不是简单的吃饭掏钱,而是通过让驻村扶贫干部深入农户家里,和群众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感受群众疾苦,进行换位思考,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激发驻村扶贫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责任感、使命感。”歙县县委组织部选派办主任周福财介绍。今年5月下旬开始,歙县在全县驻村扶贫干部中推行“吃派饭”制度,弘扬优良传统作风,推动驻村扶贫工作落实。

“只有真正走近群众,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歙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坚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歙县把“吃派饭”革命老传统用到了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明确每名驻村扶贫干部每月“吃派饭”次数不少于20次、每户不少于一餐、贫困村全体农户“派饭”要“全覆盖”。“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定派餐标准、定派饭范围、定付费程序,家庭情况问到、全年收入算到、脱贫措施议到、突出困难找到,不准指定专户、不准提过分要求、不准他人陪同、不准分桌吃饭、不准弄虚作假’的‘三定四到五不准’要求。”吴坚说,“三定四到五不准”的要求,让“吃派饭”这一传统做法在扶贫工作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具体实践中,歙县各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实际,按照“不搞特殊、不开小灶、不给群众添负担”的原则,参照全县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确定每人每天饭费25元,每餐饭后足额缴清饭费,并由派饭户在《派饭反馈单》上签字,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吃派饭”的工作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歙县从今年5月下旬在176个有扶贫任务的行政村全面推行驻村扶贫干部“吃派饭”制度,短短十来天,全县548名选派驻村扶贫干部共反馈派饭单1633份,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305件。“老‘派饭’的确吃出了新‘味道’。一开始‘吃派饭’是村干部领着驻村扶贫干部到村民家吃,后来是驻村扶贫干部自己去吃,现在是老百姓主动招呼:‘走,到我家吃饭去。’”吴坚说。

 

编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吃派饭”恰恰是将“绣花”功夫用在“桌边灶头”,通过与群众一起做菜吃饭、一起刷锅洗碗、一起饭后聊天,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助于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老“派饭”吃出新“味道”,“新”就“新”在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新传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实践”,是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值班编辑:胡晓苗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