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从量的保护到质的飞跃

2018年04月24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对徽州古建量的扩容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而对于保护质量的提升则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古建保护工程一直在努力。

一幢古建筑的保护对于个体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规范的制度则可以形成对于整体的保护氛围和有效的办法。

市文化委主任胡健斌介绍说,我市着力完善对徽州古建保护的政策支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已经完成了《徽州古建筑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迁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工程资金补助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新制定的《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徽州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招商引资暂行办法》也完成了初稿。这些文件为徽州古建的保护提供了政策的保障。而各区县也结合自身的特点,相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如黟县制订《黟县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起草了《黟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确保了徽州古建的保护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在政策的基础上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制度。歙县、黟县根据规划要求完善了古城基础设施,黟县则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4个历史文化名村按照规划运行;斗山街、万安老街等8条老街按照规划要求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评选。而具有黄山特色的古建保护责任包保机制、日常管理机制、联动执法机制、管理审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把古建保护化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也变成每一个人的动力,并使得古建保护工程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徽州区常务副区长熊志伟介绍说,徽州区将古建保护利用列为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考核,按照古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分门别类确定保护等级,实行区、乡镇、村三级包保。黄山风景区则确定政治处为风景区28处徽州古建筑的责任包保主体单位。祁门县建立了县保以上44幢古建筑看护人员工作档案;黄山区与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黟县制定了徽州古建保护利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包保责任制和责任人离任交接制。屯溪区对每处古建筑明确责任主体及包保责任人。休宁县由县政府与各相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实行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古建保护工程最核心的力量是人,最有效的能量是全体徽州人对徽州记忆的深厚感情,目前,我市已组建18人的市级徽州古建专家组队伍、14人的科技研发队伍,14家古建修缮队伍,8支区县联动执法队伍,并开展了千名文物监督员队伍招募工作。徽州古建的保护一步步由政府部门的工作变成了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的行动。

制度的力量,人的力量,相互的融合,激发的是徽州古建保护的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余佳维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