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黄山探索⑩】梓溪:鱼塘里有大文章

2018年07月04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在休宁西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梓溪的村庄(也叫梓坞),是新安江源头的两个革命老区之一。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当地村民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改变“靠山吃山”的传统生产方式,唱响新时代的创业之歌。

  历史上的“红军鱼塘”

  一个冬日的午后,村里的红色双拥文化广场,妇女们跳起了广场舞,男人们打起了篮球,老人们下起了象棋,孩童则在大人的目光中,追逐嬉戏……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微型农民运动会让整个村子都暖了起来。

  梓溪村是一个山区小村,102户人家,人口有412人;这里是革命老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为保护红军,支援革命作出重大贡献。至今村内还保留着红军游击队会议中心、皖浙赣支队的被服厂和医院、红军宿营地、红军廊桥等十余处红色遗址。

  “当年红军伤病员在村中养伤,急需营养。当时皖浙赣省委书记倪南山等人在婺源打仗,取得了胜利。看见当地鱼塘内的红鲤鱼长得很好,而且口感不错,特地用木桶装运回来,投放在梓溪村的鱼塘内。每当受伤的病员需要营养时,就弄给他们吃,后来村民就把‘红鲤鱼’称之为‘红军鱼’了。”关于村里的“红军鱼塘”的故事,村民组长汪跃良如是说。

  在汪氏宗祠“五叙堂”前,一口清澈的鱼塘,里面鱼儿的鱼鳞都清晰可见。承包人李月香说:“这一塘鱼,‘年龄’最大的已经有20多岁了,重量达到10斤以上。这还不算大的,村里还有年龄达49岁的‘梓溪鱼王’。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鱼45元,这一塘鱼足有2万多元收入。”但是李月香不舍得捞,她说鱼养久了,就像自己家的宠物一样,不舍得吃,更不舍得卖。如今,这一塘鱼,也成为梓溪泉水鱼的“代言人”。

  李月香的鱼塘旁边就是“红军鱼塘”,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到:鱼塘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石砌而成,紧邻梓溪河,原为月牙形,面积约40平方米。红军时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战士在村中活动,为给红军伤病员们补充营养,村民经常用此鱼塘内的泉水鱼熬汤给战士们喝,战士们的身体恢复得又好又快。为了提升鱼的产量,红军战士们帮助村民扩建了此鱼塘,扩大到80平方米。

  后来,梓溪的“红军鱼塘”逐渐发展到45口,都在梓溪河边,引源头溪水养鱼,这些建于战争时期的鱼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如今成了“致富鱼塘”

  现如今,这一口一口鱼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塘。

  据介绍,因为梓溪群山环绕,沟壑纵深,泉水甘冽,溪水清澈,养出的鱼溶氧量高,没有污染,不仅壮实,口感特别鲜美。随着现代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梓溪泉水鱼自2014年起开始走俏,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来买鱼、吃鱼的人越来越多,鱼的价格逐渐达到了每斤45元,成为村民除茶叶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7年6月,汪跃良带领村民将35口废弃鱼塘重新恢复,同时又新开挖了一些鱼塘。政府予以资金支持,每开挖一口鱼塘,按每平方米200元补贴,封顶3000元,农家乐补贴3000-6000元。目前鱼塘有110口。按照1平方米3条鱼的标准,能养殖3200多斤鱼。

  “板桥乡的鱼都有一个特点,因为是泉水养鱼,鱼运动量大,长得也慢,一般三年以上的鱼才能开捞。这也是板桥乡的鱼格外‘金贵’的原因。”汪跃良说。

  为了解梓溪泉水鱼的营养成份,2014年,板桥乡曾将一条三年龄的草鱼送检,监测报告显示:无论是钙、铁、锌、硒的含量都是普通草鱼的数倍,而且胆固醇含量又比普通草鱼少三分之二。用数据证明了泉水鱼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泉水鱼的养殖和销售,板桥乡政府于去年成立了黄山市鱼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聘请了原在外打工的返乡党员汪跃良为总经理,具体负责泉水鱼的养殖和销售。汪跃良结合自己之前成立的黄山市梓溪印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打梓溪红色旅游。鱼乐公司的电商平台已经搭建好。汪跃良说,除了鱼,他希望把这个电商平台打造成板桥乡特色农产品对外展示、销售的窗口。

  同时,为了调动村民们养鱼的积极性,板桥乡政府联合鱼乐公司,为村民统一提供鱼苗、统一收购。鱼苗成本由鱼乐公司负责70%,村民自己只需承担30%的费用。满3年的泉水鱼由公司统一打捞回位于村头军民共建的八一鱼塘进行养殖。

  “我们将三年的鱼统一收购了,一方面可以减少鱼在反复捕捞过程中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村民的收益,激发大伙的养鱼积极性”。汪跃良说,村民们从今年开始,鱼塘就形成一个循环。满三年的鱼今年捞一批,明年又有一批可以捞,年年都有收益。

  新时代的“产业鱼塘”

  通过发展养鱼和红色旅游,梓溪农家乐开始兴起,目前村里已经开起了3家农家乐。村民汪跃成就是其一。“从2017年8月份开业至今,平时就有来客,周末人会更多一些,一般都有两三桌,已经做了3万多的营业额。所有慕名而来的客人都会点一份地道的泉水鱼,无论是炖汤,还是红烧,都很受欢迎。相信以后农家乐生意会越来越好。”汪跃成说。

  村民尝到了养鱼和旅游的甜头,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记者在梓溪村看到,村中的道路硬化了,停车场建起来了,污水处理设备到位了,村道也有专门清扫的保洁员。家家门口设有垃圾箱,旅游公厕整洁卫生,上山道路浇上了水泥,新建的观景台可以自由驻足远眺……

  这些变化,汪跃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想当初自己从杭州回乡创业,全家人没有一个支持他。从去年3月回到梓溪至今,只回过一次杭州。前不久女儿生二胎,他都没时间回去探望。五十多岁的他依然保持着一股狂热的工作激情。在当地政府和驻军部队的帮助下,修桥铺路建广场,清理河道忙绿化,整理村史建展馆,让红色历史熠熠生辉,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谈及未来,汪跃良说自己最希望的就是大家可以齐心协力地一起发展泉水鱼产业。利用本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把游客引起来,让养在水里的泉水鱼通过物流“游”到全国各地。

  板桥乡党委书记汪佩玲说:“梓溪是全乡发展养鱼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在休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紧紧围绕打造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的目标,整合特色资源徽饶古驿道,呈村油菜花,状元鱼王,徐源泉水鱼基地等特色资源,持续开展五届赏呈村油菜花,品板桥泉水鱼,和徒步古驿道,品尝泉水鱼活动,板桥泉水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空前提升,以品鱼、赏花、走古道为主要内容的板桥乡村旅游正持续升温。”

  汪佩玲表示,“十三五期间,板桥乡将紧紧抓住山泉流水养鱼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机遇,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就是打造十个特色乡村旅游景点,‘百’就是发展100家渔家乐,‘千’就是发展2000口鱼塘,‘万’就是使每口鱼塘收入达到1万元,每家渔家乐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实习生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