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黄山探索㉟】新明:猴魁小镇 名茶富乡

2018年09月25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茶香不怕巷子深。地处黄山北麓、太平湖畔的黄山区新明乡是中国传统名茶太平猴魁的原产地。近年来,该乡始终把“名茶富乡”作为转型发展、惠民利民的根本路径,立足太平猴魁名茶和山水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茶业生产、精致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一个村,闻名一个世界

“太平猴魁芽双叶,形扁暗绿方为佳。清绿明净汤色爽,润喉提神味甘醇。”这是明代徐霞客在他的七言诗《漫游黄山仙境》中对猴魁的评价。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老太平人饮茶之风浓郁,家家要饮茶,户户不离茶。从古至今,诸多名人也与猴魁结缘,写下咏茶名句,留下无尽赞叹。

猴坑村(原名三合村)是太平猴魁的发源地、核心产区,总面积19.3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437户,1428人,茶园面积5400亩。据了解,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当时祖居猴坑的方南山、方先柜等方氏祖先采用传统的植茶方法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在猴坑一带精心挑选又壮又嫩的茶叶,制成平扁挺直,两叶一芽的太平猴魁,其色香味俱佳,因其为尖茶之魁首,取其产地猴坑之“猴”字,遂命名为“太平猴魁”。1915年,太平猴魁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方南山深受鼓舞,回乡后认真总结猴魁采制技艺,编写出《猴茶真经》,逐步规范太平猴魁茶的采制技术和工艺流程,确保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百年不变。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国家领导人将太平猴魁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

猴坑村书记助理叶建华告诉记者,“这里最早以前都是走水路,茶叶经麻川河、青弋江这条茶商水道运到芜湖、南京,南京的客商经常过来收茶。上世纪50年代,太平猴魁成为全国十大名茶。1983年分山到户,全村茶叶产量达38000多斤,每斤价格20多元,核心区产量6000多斤,每斤60多元。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买茶喝茶的人多了,全村茶园面积已从1983年的4000亩扩大到现在的5400亩。”2018年全村产茶16万斤,均价465元/斤,产值7440万元,人均5.2万元。其中猴村、猴岗、颜家三个历史核心原产地的茶农人均收入在28万元、16万元、12万元左右。

63岁的叶良美是猴坑村湘潭组人,家中有十几亩茶园,去年产茶300多斤,收入十几万元。“80%的茶叶卖给猴坑公司,采茶、挑鲜叶、晾干、炒制、杀青、理条、压制、烘干,一天一个人也就做8两至1斤左右的干茶,家家都要请采茶、制茶工,一个茶季光付人工费就要5000多元。”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环境改善了,他家新建了两层楼,儿子成家了,还在县城买了房。

 

一个人,带富一方百姓

茶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领头人的带动。采访中,村民们三句话不离猴坑“掌门人”——猴坑村党总支书记、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方继凡。

作为太平猴魁创始人方南山的第五代传人,方继凡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对太平猴魁的制作、培育有着丰富的经验。一直以来,他坚持祖先的传统技艺手法,确保猴魁的传统品质。2003年,方继凡改良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创造性地加入捏尖和整形环节,这也是太平猴魁在加工中独特于其它茶叶的地方。方继凡说,最初毛茶只卖60元一斤,2003年涨到600—800元一斤,2008年猴魁毛茶卖到6000元一斤,通过制作技艺改良,猴魁价格逐渐上涨。2012年10月,方继凡荣获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多年来,猴坑茶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订单农业之路,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农户则按照企业要求规范化生产加工,企业引导茶农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确保太平猴魁茶的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方继凡是个大忙人,但不管多忙,他始终心系一片茶园和一方茶农,他对太平猴魁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90年代末,为维护太平猴魁茶品牌声誉,方继凡精心策划对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的保护工作。他本着“地域大保护,核心小保护”的原则,与村民和派出所制定《村民公约》和《警民共建》,禁止任何人将外地的鲜叶和干茶运往本地加工销售。此举大大保证了太平猴魁茶纯正性,使该村的茶叶供不应求,价格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村民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丰厚的收入。2005年春,他被推选为三合村村委会主任。三合村虽是太平猴魁原产地,但多年来,交通和通信一直制约着这里的茶叶经济发展。上任伊始,为解决当地交通状况,方继凡积极实施三合至猴村的太平猴魁“快速通道”和新明通往三合村(芦溪坑)接线桥工程;配合供电部门,实施“阳光茶园行”电力下乡工作,发展茶乡行和农家乐旅游项目。

方继凡认为,茶里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单独的茶体现不了猴魁的价值,唯有通过做文化、讲故事,才是茶叶经营发展的原生动力。正是意识到文化在茶产业中的重要性,2008年,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设计建造茶文化博物馆,这也是全市最早的一家茶文化博物馆。近年来,他的公司借力互联网经济,加强与全国茶叶龙头企业合作,公司产品市场美誉度日益增强。去年来,猴坑茶业公司在深圳等地创建太平猴魁体验馆,并积极打造太平猴魁特色小镇,带动当地旅游、休闲等产业的立体化发展。

 

一片叶,成就一个产业

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公用品牌价值达23.81亿元;太平猴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并入播大型人文纪录片《茶界中国》;太平猴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猴坑牌太平猴魁荣膺“2017中国茶行业品牌五十强”,猴坑牌和六百里牌太平猴魁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一片小小的茶叶,向世界讲述着“太平猴魁”的传奇故事。

据统计,目前新明乡在册茶企共有2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6家。为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该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茶农共同参与”的品牌保护模式,引导茶企主动策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做大做强茶业品牌。5年来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猴坑、六百里),省级著名商标12个,市级知名商标6个。

好山好水产好茶,茶香氤氲引人来。8月31日,记者在猴坑村采访时,村委会门前的广场、栈道让人眼前一亮。“2012年村庄开展环境整治亮点建设,2013年列为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现在周末来的自驾游挺多,还在广场上搭帐篷。”叶建华的家在猴坑村三门滩组,他家2013年建起村民组第一个农家乐,“茶季、暑假来的人多,钓鱼、划船、挖笋、赏景,一些游客过来一住就是六七天,画画、休闲,特别喜欢吃我们自家种的小白菜。包吃住,一天费用从最初的80元/人涨到现在的160元/人,光这一项年收入就有1万余元。”叶建华笑着说。

位于新明乡葛湖村杨柳组的古诗里生态农庄也在为即将到来的研学团队做准备。农庄2015年初正式对外开放,是集观光、休闲、农家乐旅游和茶林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有古道徒步旅行、茶叶采制体验、果蔬采摘、垂钓、茶艺表演等一系列“茶乡风情游”项目。公司副经理陈如姓是当地村民,他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家里茶叶收入两三万元,现在负责管理这里,年薪七万元左右。这里有机茶园200多亩,公司还跟200多户农户签订合同,统一销售茶叶。我们主要做农家乐和研学,有22个房间,自驾游比较多,研学团队主要来自上海,今年暑假接待了十几批研学团。农家乐这块的毛收入大概七八十万元,带动茶业销售收入三四百万元。”

采访中,新明乡政府相关负责人陈远志告诉记者,2018年,全乡茶园总面积2.6万亩,茶叶总产量约为285吨,干茶均价270元/斤。今年核心产区开园价格和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除开园两天阴雨天外,今年茶季出现连续晴好天气,且昼夜温差较大,有助于增加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茶叶品质有所提升。近年来,该乡围绕“以茶为媒、以茶促旅”思路,做好茶旅结合发展新文章,连续举办十二届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暨猴魁开园仪式,“太平猴坑茶乡风情游”入选2016年度茶旅游精品路线,“猴坑山水茶庄”获年度“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古诗里”入选“长三角十佳乡村自驾活动基地”。

责任编辑:朱西敏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