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黄山探索㊷】槐塘:绽放别样魅力

2018年12月12日 09:10:57 | 来源:黄山在线
|

村镇槐塘村位于歙县西郊,距县城6.5公里,相传古有长方形水塘,边栽槐树,村由此得名,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后周,现有人口1000余人,近600人在欧洲,大多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荷兰等地经商。槐塘村欧式建筑林立,走进村中仿佛置身“小欧洲”一般。

“漂一代”闯荡 子女继续创业

在槐塘村,去欧洲闯荡的很多,村民郑朝熙的家族成员可说是村中最早一批出国的。上世纪70年代末,他的堂弟郑朝荣就随在温州做生意的大伯出国了。

1985年,时年28岁的郑朝熙也随姐夫胡克毓去了欧洲,第一站到西班牙,在中餐厅做厨师。“那时候条件很苦,好不容易凑钱买机票出国,一心就想着多赚些钱。”郑朝熙说,从帮厨到厨师,每月有500元人民币左右的收入,比当时在老家务农、务工要高得多。此后,他又到法国待了一段时间,继续做厨师。1990年,他去意大利佛罗伦萨,正式做起服装、皮具批发生意,有从国内批发服装到欧洲销售的,也有从当地进货做皮具加工的。凭着市场嗅觉和肯吃苦,从不熟到熟知,他没花太长时间。如今在意大利,他已有自己的服装品牌,除批发服装,还有服装厂,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也都在那边做服装批发,孙子们在意大利上学。现在,他把生意都交给儿女,自己14年没再过问生意上的事,很放心。老伴早些年因病去世,郑朝熙就一人在老家待着。20年前盖的三层楼现在已被很多村民的新房超越了,但里面的装修非常欧式。郑朝熙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的生活不紧不慢,和邻居聊聊家常,在村里四处转转,他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在意大利待了近30年,对意大利语也多少能听懂一些,但他乡音始终未改。他说在意大利感觉变化不大,但每次回国都觉面貌一新。

村民朱啓平是郑朝熙的亲家,他的大儿媳是郑朝熙的女儿,整个家族有50多人在欧洲。朱啓平的两个儿子都安家意大利,从事皮具、服装批发,还开超市。孙子们上的是意大利公办学校,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朱啓平要求他们不忘祖国,不忘中国的文化和文字。这不,今年小孙子朱家俊在爷爷要求下回国,在歙州学校上高中。朱啓平觉得,学好汉语很重要。他和老伴有时间就去意大利探亲,当然大多时间还是留在老家。

  村里人就是这样,一个带一个出国,干得好的,在国外有了一份事业,更多的也依然在务工。当然,也有留在家乡创业的,村养殖大户叶姚明便是其一。10年前,在附近打工的叶姚明经过市场考察后发现,养殖螃蟹和龙虾是个不错的创业门路,而且本地养殖这类水产的很少。很快,他将想法付诸实践。通过流转村里十几亩土地,他建起水塘,用来养殖螃蟹和龙虾。慢慢地,市场反馈越来越好,大大提高了他的积极性。此后,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在达到40亩,品种也增加了鱼类,销往本地餐饮店和农贸市场。

或许是见识多了,眼界宽了,郑村镇宣传干事说槐塘村的村务好干,村民配合,家里的留守老人也开明。

落叶终归根 享欧洲退休金

如今,槐塘村还有一些在欧洲打拼多年享受退休金待遇的村民,他们都在欧洲有产业,王国烟就是其一。

1988年,王国烟跟着同村村民去了意大利,在中餐馆打工,几年后又到了荷兰。逐渐适应当地环境后,他觉得可以再到别的国家闯一闯,多积累阅历、开阔眼界。就这样,王国烟将自己在欧洲的最后一站选在西班牙。王国烟去的是西班牙一个海岛,经营百货店生意。与很多从槐塘去欧洲的村民不同,王国烟没有做过服装批发和加工,多年来一直坚持经营百货类生意或餐饮。

他说,自己在西班牙的创业过程辛苦而快乐,之前多年打拼都是在积累经验和创业本钱,到西班牙开百货店,从打工者变成老板。“我店里雇佣的员工以当地西班牙人居多,在海岛上,生活相对比较悠闲。我们中国人做生意讲究诚信和热情,因此生意很好。”王国烟说,现在他已经退休了,和妻子过着半年国外、半年国内的生活,觉得这样的日子很惬意。

王国烟在西班牙有房产,也有好几家连锁店,有两儿一女,都在西班牙打理生意,长子拿到了当地绿卡。65岁的王国烟觉得自己现在才是最轻松的,因为可以拿退休金了。他告诉记者,根据当地规定,缴税满15年的私营业主满65岁可以领取每月600欧元的退休金,当然需要自己去领。所以,他今年夏天去了西班牙,冬天就回国,这次也是刚回来不久。

环境越来越好 好风气代代传

赚了钱的槐塘人并没忘记家乡,年轻人虽然一年很少有时间回国,但只要村里有事都十分关注和支持。村里的主干道已经过4次维修,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修路时就有人自愿捐款1万多元。如今,经过几次升级改造,没等村里、镇里上门征地,村民就主动让出门口土地,拓宽马路。最早出国的郑朝荣还匿名援建槐塘小学,现在的槐塘小学宽敞明亮,成为村里醒目的地标建筑。

槐塘村还有一样新鲜事物——“侨乡·法官工作室”,碰巧设在郑朝熙家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侨民回乡投资,涉及贷款、公司合同、建设工程等纠纷案也开始出现。一些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容易引发婚姻家庭纠纷。在县侨联支持下,2018年初,歙县法院在该村设立法官工作室,纳入民事审判团队管理,与县侨联构建联动机制,依托侨乡理事会,聘任退休法官、返乡创业侨民、乡贤、村干部担任调解员。超时空跨地域的司法服务受到当事人点赞,这一新尝试为侨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勤劳的槐塘“漂一代”现在大多落叶归根,在他们心中,家乡永远是最好的栖息港湾,即使在国外有着稳定殷实的生活,但只有回到家乡,心中才会真正踏实而温暖。他们会将好家风传承下去,让新槐塘越来越美好。


值班编辑:余佳维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