㉓麻田街:城边上的“繁华地”

2018年06月07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黟县有一条亦城亦乡的古街——麻田街。这里曾经商业发达,市井繁荣。黟县政府结合古城保护和开发,已将麻田街纳入古城改造项目二期工程……

一条湮没在岁月中的街

麻田街和县城北街仅一桥之隔,从北街向北走,过了通济桥就是麻田街了。当地退休教师汪国英介绍,麻田街的显著特点是一头一尾各连一座有名的石桥,这便是通济桥和长生桥。通济桥建于南宋年间,因地处民国时期县城的北门外,民间多称北门桥。登上通济桥,豁然开朗,东眺“霭峰尖似笔”的朝霞,西望“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碧山。一条漳水河缓缓流过,仿佛在述说麻田街曾经的历史。

“麻田街既是一条街道,也是这一块区域的统称。”汪国英说,麻田街不长,大约只有500米,是过去到石台、宏村的主要通道,新中国成立前这条街还很繁荣,店面不少,像漆匠店、伞店、酒坊、肉铺、杂货店等一应俱全。“这条街上的骡马店和饭店也分别有三四家。”汪国英说,麻田街的街口原来有一座城门,来往客商不进城的就住在城外的麻田街。随着后来公路开通,老街逐渐衰落。“这边原是理发店,这是裁缝店,那是染坊……”汪国英一边走一边介绍,麻田街的很多古民居都拆除重建过,现在已经不太看得出老店的痕迹,只能靠想象回忆过去的热闹场景。

麻田街原来聚族而居的主要是江姓,有江氏祠堂,先后改建为粮站及印刷厂。如今,在麻田后村005号,还能看到留存的江氏宗祠匾额。在街道上矗立着两座破旧的街亭,在街道上供人歇息,避雨,原来有五六个风雨亭,现在还剩下2个。

再往前走是一座小桥,“这座桥叫长生桥,那边原来有一个亭,叫长生亭,亭子已经没有了。”汪国英说,走到这座桥就算麻田街已经结束。

徜徉在老街暮色中,斑驳的高墙上还挂着落满尘埃的雕花门廊,店门口仿佛还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老街上冷清寂寥,行人稀少,偶有年迈的老人走过,爬在他们脸上的皱纹像记录着老街的历史,人去楼空的旧屋,好似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

汪国英老家在休宁,上世纪50年代,五六岁的时候随着行医的父亲举家搬迁到黟县麻田街,一直生活在现在。在汪国英的印象中,除了很多老房子拆除改建新房,人口有所减少外,基本没有大改变。

麻田街住户陈田文家原来是经营豆腐坊的。他说:“我们从小很苦,家里有三个小孩,母亲靠做豆腐维生。那时候生活艰苦,我6岁时就每天磨豆腐了。”陈田文说。今年72岁的陈田文在麻田街上一住70多年,他说,麻田街还是这个样,框架布局没变。原来有城墙围在黟县城外,东南西北都有城楼。街上比现在热闹,有打铁店、旅社、面条店、糖果店等。我们小时候都在街上玩,现在老人,年轻人已经很少住在麻田街,长期住的多还是小时候的玩伴。

一条因苎麻而得名的街

关于麻田街,清朝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年间(1761—1765),北京人孙维龙来黟县任知县期间曾编纂黟县诗稿并写下一首《戊巳桥远眺》:落日在山家,山城过暮鸦。风吹一溪水,云作半天霞。红树桥边映,青峰竹外斜。相逢有田父,款款问桑麻。此诗意韵悠长,情景交融,高度概括了麻田街的风貌。

根据历史记载,麻田街地处县城北门桥外,漳水东岸,是一条长约一里,宽约三米的老街。虽说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这条街道上的饮食、旅店业等已经相当发达,但传说一开始,却是因为街道两侧田地多种植苎麻而得名。

整条街道由花岗岩条石,即黟县方言称的麻石铺成。光洁平整的街面,与两旁砖木结构店面配合,尺度得体,色泽融合。麻田街的建筑平面,多数为单开门,两层结构,门面宽三至五米不等,而入内则较深,甚至连续多进,用内院天井连接,为典型的前店后库或前铺后户。一层多用于经营,用传统的竖立式门板防护,白天一块块卸下,门洞大开;夜晚装上,平板如一。有的店面砌有半人多高的明窗,便于经营或陈列商品。二楼与一楼多用黟县方言称的“阁桥板”搭隔,靠街面也用木板装饰。

麻田街是条不规则“ㄅ”形状的街道,因为地处连接县城通往际村街、羊栈岭,乃至于青阳、安庆等交通的要道,所以住有许多靠帮人家挑担的伙计、骡马客和提供住宿的旅店、饭馆、骡马店,乃至为其配套服务的猪肉店、豆腐店、杂货店、布店和油厂、铁匠铺等等,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麻田街小有名气的商店有:孙记猪肉店、汪记南杂货、黄记理发店、王记裁缝店;“永丰栈”也是做山货生意的;吴记豆腐店,专门做黟县方言讲的“臭豆腐”生意的。最多的是饭店与骡马店,民国期间,鼎盛时前后有二十多家。

麻田街北门桥原名戊已桥,南宋淳熙戊戌年(1178年)由县尉李称建主持修建,次年(已亥年)竣工,故名戊已桥。清乾隆甲戌年(1754年)余种德筹金重修并易名通济桥,现拱桥中孔额眉上,仍镶嵌“通济桥”的大理石匾额碑刻。南北两头石砌石阶,拾级上下。桥身高踞,古朴严谨。民国前,北门桥上原来竖有一根用黟县青大理石镌刻的莲花石柱,大概是想用它来镇邪护桥的。至今,北门桥依然是沟通县城麻田街和北街等的交通纽带。1982年,北门桥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田街长生桥位于麻田街长生亭处,是一座花岗岩石板铺就的平板石桥,四孔石梁,长约25米,宽约两米五出头。桥的两侧用一尺多高的石柱相连,起着护栏的作用。桥头原有亭,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损毁。

麻田街上最为悠久的名胜古迹要数广安寺了,迄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黟县志》载道,广安寺旧名永安寺,占地百亩,元朝、明朝曾两次毁于火,后又重建。至元十四年毁于邻火。

一条未来繁华可期的街

2008年底开始,黟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三小”改造工程,按照改善环境、修旧如旧的总体要求,以石板路面、雨污分流、管线入地为基本要求进行改造。2013年,麻田街纳入三小改造工程,进行了综合改造。

麻田街口的回忆里酒吧是古城改造的一个缩影。“斯地满商机时宜逐梦抢滩前,北街曾旺铺不二繁华回忆里。”酒吧大门口贴着的对联写出了麻田街的满地商机、繁华往事。走进酒吧内,装修时尚新颖。汪国英介绍,这个酒吧原来是一个商店,上世纪60年代是红旗公社,后来改成碧阳镇政府,而后又成了墨砚加工厂。

“我们之前从朋友圈里看见古城开街,今天来看一下,环境、空气很不错。”从合肥来的游客张爱霞和好友正在酒吧内地晒着太阳喝着茶。

据黟县徽黄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章社利介绍,作为黟县古城区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二期部分,麻田街将会打造一个旅游综合体项目,主要是把麻田街建设成一个供游客参观、民俗欣赏、文物展示、旅游商品采购、休闲娱乐的聚集地,项目内有特色餐饮、电影院、茶室、会议室等,占地12000平米左右。“麻田街原来的酒厂、图书馆等统一连片改造,去年11月份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大体工程基本完工,明年上半年正式营业。”章社利说,麻田街是省级历史文化名街,在漳河流域北侧,未来将通过漳河古城段水岸一体化改造,将漳河两岸旅游新业态进行整体开发、打造,结合同时进行的街区改造,麻田街未来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程红妹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