㉛鸿飞老街:清波荡千年

2018年06月15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歙县霞坑镇鸿飞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位于鸿飞村的千年老街上的徽派建筑沐浴岁月风雨,更彰显历史厚重。

 

古韵悠悠

3月30日上午,记者从村东头进入老街。

“这个四脚门楼重新修缮过,门楼内有佛龛。”鸿飞村乡贤冯广炜介绍。村书记冯善鑫说,鸿飞村有千年历史,自唐代冯姓入住,繁衍为大姓。当时村庄内做大官、做生意的较多,鸿飞村在歙县南乡也是较富裕的村。他指着地上的石板说,鸿飞铺设的是状元石,本地没有,全是从外地通过水路运来,只有富裕的村庄才会铺设。整条老街长约3里,宽3米多,曾是官道,久了形成商贸街。街市起于唐朝中期,宋朝辉煌,东到绩溪、旌德,西到码头,坐船可到杭州、上海等地,原来街上有当铺、药店、布店、酱油坊、茶馆等。

走在古街,古韵悠悠,儒风浓郁。清末宅院蔚德堂现存完好,砖雕、木雕、石刻美不胜收。大门顶上如一幅镂空雕刻的卷轴圣旨,中间是“积厚流光”四字行书,顶上是“八卦”砖雕。宅院主人叫冯治栋,古时做茶叶生意。

到了老街中心的十字路口,往右走是一条古道,通往绩溪、旌德。冯广炜说,原来南乡吃饭问题难解决,就要从古道到旌德买米挑米。往左走是鸿飞老街曾经最热闹繁华的地方,如今当地村民依旧喜欢聚集在此聊天。今年89岁的村民冯善论说:“原来这里来往人多,老街是清一色石板路,雅致漂亮,后来拖拉机压掉了,没管理好。老街中心这家店叫吴淞口布店,后来还开过爆竹店。这家布店原来生意很好,以前做生意的人都打招牌,说明货是从上海运来的。”

徜徉在鸿飞老街,民居、街井、青砖小瓦古朴恬静,旁边是悠悠的伏源河。如今,这条历尽沧桑的老街渐被新式洋房包围,那些青石板、木阁楼、铁锁环,还有那老街面貌,在岁月中渐行渐远。

 

故事绵长

鸿飞老街虽然模样不复,但故事还在村人中口口相传。

“这个老房子拆掉太可惜了。”冯广炜指着一处空地告诉记者,老房子主人叫冯六顺(小名),曾与民国时期冯国璋有来往。当时,冯六顺在北京城内总统府旁边开茶叶店,正逢冯国璋寻根认祖。清明节前后,冯六顺在他祭祖的袋子上写了名字,恰巧被冯国璋府下人看到,机缘巧合与冯国璋相识。冯六顺将族谱给冯国璋看,冯国璋在族谱中认到祖,便派侄子冯殿甲将匾额“派别源同”送到鸿飞村冯家祠堂,落款“冯国璋”,落款篆章时间是“中华民国七年六月”。在众人翘首期待中,匾额被抬到祠堂门口。一时间,村中鞭炮齐鸣,当地官员列队站立,牌匾被挂到正厅横梁上。祠堂大门顶上是一块精致竖匾,上面赫然有“大总统”三个大字。冯广炜说,听说从此冯六顺发达了。但这幢祖屋由于家中兄弟多,理清难,就拆掉了。村民冯宏是冯六顺的曾孙子,住过老房子,对老房子印象深刻。冯宏依旧能清晰回忆起每个房间的位置和场景,“门口是砖雕,进去有三进,这边是天井,这边是堂前,这里是楼梯上去,原来是二层。”

鸿飞村富人辈出,曾有富商人称“冯百万”,捐资修桥,在当地无人不知。徽州府的紫阳桥最开始叫“寿民桥”,位于歙县城东南渔梁坝下,后因距紫阳山麓近,就有了现在名字。据说开始筹建这座桥时筹集不到足够的钱,人们看见一位身穿麻布衣的买灰人赶来。有人讽刺他:“凭你这副模样,也敢来出钱造桥吗?”岂知买灰人允诺:“我个人单出一孔之资(该桥9孔)。”买灰人正是“冯百万”,他说到做到,在东端倚山建造第一个桥孔,又高又宽,气势非凡。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解囊者只好倾尽钱财,按第一孔高度和宽度续建其它八孔。

鸿飞村原叫吴辉,改名皆因祖籍村里的方姓贵妃。方姓一支祖上从鸿飞定居南京,明朝嘉靖十九年,方姓有一闺女被册封为贵妃,回故乡省亲时,皇家耗资为其在村中建造凤庭,还在水口南岸建造八角亭。该亭光彩夺目,墙壁上画有千姿百态的奇禽怪兽图案。亭上有八个飞檐翘角,每个系小铜铃。亭顶上系着一只铜制张口大雁,俗称铜雁,风吹来就会铃响雁鸣,引得大雁和百鸟飞来亭上方盘旋。此景正好被回家省亲的方贵妃所见,便对身旁乡亲说:“鸿雁如此不愿离去,我看就将吴辉改称鸿飞吧。”

 

重铸辉煌

冯广炜告诉记者,鸿飞是新安冯氏发源地,全村冯姓占95%以上。鸿飞村里的祠堂、石桥、石板路、路亭、水口古树林带、水口庙、水口坝、太子庙、木雕、石雕、砖雕、水车、石磨是祖辈给后人留下的遗迹,见证自信、自强、勤劳的品质,“村中很多古建筑都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现在已经不多,希望重视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

冯善鑫说,现在村里只剩下古民居30幢左右,作为村里负责人有责任和村民们一道把历史保护好。歙县霞坑镇副镇长田雪峰表示,目前已经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资金修复鸿飞老街,如果传统古村落申报成功,将修复老街基础设施、环境等,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打造。

责任编辑:周君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