㊻仙源老街: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2018年08月03日 00:00:00 | 来源:黄山在线
|

仙源镇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自唐天宝四年设立太平县,到公元1963年搬迁,仙源一直是太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古街渐趋没落,但街市的框架依在……

一横一竖“三不管

一座有水的小城,自然多了几分婉约和灵动。仙源古城依水而建,境内有麻川河、富溪河穿境而流,两岸土沃水丰,村庄鳞次栉比,街巷纵横交错,多年来形成了以县衙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明代中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城中工商业日趋发达,此时形成的街道有横街、直街、学前街和县后街等。县衙西面设安仁坊市,县治东面设还淳坊市,同时城南也出现了街市,俗称中市街。街上以手工作坊为主。豆腐铺、裁缝铺、馆子店、铁匠铺,修钟表、刻印章、弹棉花,剃头也都应有尽有。

仙源古城历经变迁,但是直街与横街依然在原址上,而横街还基本保持了原貌。直街与横街也是仙源古城最繁华的两条主街。两条街呈丁字形,相交于县衙前,相交处留有空地约有两三亩大小,俗称“三不管”。

仙源曾得名“三不管”。据说在唐以前,还没设太平县,仙源处在泾县、石埭(台)县、歙县三县交界之地。水东一带归泾县管辖,北门一带归石埭(台)县管辖,南关一带归歙县管辖。这里处于三县交界的边缘地带,管辖界限不清,三个县都无法涉足,索性放之任之而不管,故称“三不管”。后来,经宣城郡太守李志和上奏朝廷,将泾县西南十四乡置太平县,县治初设在仙源(当时称:三门山南),这里就由太平县管了。但是“三不管”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很多古建被新楼替代,但是走在由花岗岩(俗称麻石)石条和鹅卵石铺就的街面上,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据史料记载,整个县城道路两边砌明沟排水,街面则砌涵道排水。巷弄以方家巷、郑家巷、黄栗巷最为幽长,人口稠密时,巷弄两边房屋相连,巷陌深近百米。由于巷中房屋大多侧向,仅有院门临巷,故巷中十分幽静。

仙源古城中多聚族而居,各姓自成村落,形成街市后出现许多巷弄,见诸记载的有方家巷、周家巷、郑家巷、项家巷、陈家巷。宽一些的称街,如黄家街等;一些居民区则称里,另外有称坦的;还有以山河为名,如羊角河、王家坞等;亦有以地名而称的,如羊角墈、胡家墈、大水关、小水关、黄家塘等。

如今,横街和小巷中的一些古民居依然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境内有板石诗刻、麟凤桥、众乐亭、永济桥及章家大屋、树德堂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和“轩辕车会”民俗活动也都被完好保留下来。难能可贵的是仙源古城的大街小巷仍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铺装和肌理脉络。由于县政府迁到甘棠,使得仙源成为一个普通小镇,避免了大拆大建,这也成了修复文化生态的极好条件。

一砖一瓦忆童年

今年83岁的黄承志在6岁时,跟随父母来到仙源。当时祖父在仙源经营了一个水碓(也称“水捣器”),是一种借水力舂米的工具,几乎可以日夜不停地加工粮食。黄承志的童年,就是听着舂米声长大的。

“那时候直街是主街,一些米店、布店、药店都在这里。”黄承志说,“虽然现在的直街已经看不出原貌,但是当时的繁华他还清楚地记得,并列有纺织厂、新华书店、供销社、农资公司,还有当时最大的馆子店。一到赶集的日子,四里八乡的村民就带着家禽、牲畜,还有山芋粉丝、蔬菜等农产品到农贸市场交易。逢年过节的时候,直街堵得连行人都很难走进去。”

从直街西行几十米,就到了横街。横街基本保持当年的原貌,依稀还可以看见当年的“太平盛世”。黄承志家所住的黄家巷就是横街旁边的一条小巷。记忆中的横街有糕饼店、银行、糖酒公司、防疫站、县医院、工人俱乐部,还有爆竹店。如今,银行大楼还屹立在横街和直街的十字路口。街上还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豆腐店、弹棉花店和铁匠店还在经营。尤其是刘日胜经营的豆腐店,成了仙源老街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前去购买。

许燕是仙源镇社区书记,1983年出生在仙源的她,记忆里的童年,则是机械化大生产带来的小城故事。许燕说:“虽然当时已经不是县城所在地,但是由于周边涉及三口、新明、仙源三个乡镇的贸易往来,因此直街和横街的商业氛围还是相当浓厚。而且镇上还有纺织厂、造纸厂、水泥厂、啤酒饮料厂等。初中的时候,家附近的一个纺织厂就有100多号工人上班。看着那些带着白帽子、穿着白大褂的工人,自己的心里十分羡慕。工人相对条件好,他们的子女也要优越得多。后来小镇的经济日渐衰落,老街也就变得冷清了。”

仙源城中民宅多为明清时建筑。现存的以岭坡、王家坞、羊角河、大水关、小水关、郑家巷、横街、中市街为多。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大水管的方氏九廊、小水关方家大屋、南门章家坦的章家大屋。尤其章家大屋,大小一共七栋,相互连通,呈一字排开。各屋自设天井,独立成户。有的屋中不好设天井,便改成小院,成为另一种特色。真正的明代特色建筑以岭坡一带的民居为代表,由于这一代受战火损失较少,保存最为完整。在这里的不少房屋仍是明代三间五架之特色,大多矮小平淡,不如后来建造的规模宏大,雕刻繁杂。

一街一镇有期待

采访当天,记者一行碰巧遇到考察仙源老街的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他们于当天下午与仙源镇政府正式签约,未来将通过修旧如旧把仙源古城打造成文旅小镇。

“从人文底蕴来看,仙源古城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自然风光来看,仙源就在黄山的山脚下,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优势。”北京房修一公司仙源古城开发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已经前后来仙源考察了10多次,最终敲定这个项目。未来将在不破坏古城基底的前提下,让古城恢复到清末民国初的状态。以仙源古城为中心,形成包括商业文化街区、特色餐饮街巷、酒吧滨水步道、传统民宿合院、艺术产业基地等在内的,集商业、住宿、休闲、文创、展览展示等为一体的产业业态。

据全联房地产商会特色小镇分会秘书长匡洪广介绍,仙源古城下一步也将要按照特色小镇的模式来打造。结合地域文化、地域民俗、地域建筑风貌,用现代人喜欢的建筑方式和理念再现古城。

近年来,当地政府也对仙源古城进行了一些抢救性保护措施。结合改徽建徽、环境风貌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皖南徽韵小镇。该镇还制定了《仙源镇龙山村古村落综合整治与复兴规划》,对镇内古民居文物单位进行了修缮和保护。通过“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将古民居挂牌,对古民居进行修缮,对街道破损路面进行修复。2018年,仙源镇还启动了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南城门遗址整治、直街石板路修复、直街长廊、巷道连廊修复、“三不管”标识修复及排水修复、水关桥古桥修复及沿河古步道恢复以及环境整治。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文旅小镇的打造,仙源老街也将焕发新的活力,以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


责任编辑:实习生 石璐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