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第一为民服务平台

防范地质灾害 确保汛期安全

2019年07月08日 14:43:22 | 作者:黎小强 来源:黄山在线
|

目前,我市进入汛期,6月17日起持续出现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暴雨,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严峻。我市采取哪些措施?记者日前走访相关部门人士。

雨中巡查不停息

6月21日上午,暴雨如注,屯溪区政府有关负责人率区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工作人员赴各地查看地质灾害隐患。

在仙人洞路(北海路)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记者看到,路西侧山体布满格构,挖掘机停在山下。工作人员介绍,该隐患点历史较久,自道路及通达汽车修理厂工程建设形成高陡边坡以来(高达30米),坡体基岩裸露,出露为节理发育的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工程地质性能较差。由于切坡段未采取工程护坡,在雨季、冻融、震动等条件下常发生小规模崩塌地质灾害,所幸未造成过人员伤亡。2018年1月,该点在冻融气候条件下再次发生小规模崩塌,最大岩块块径约0.5m,由于提前转移避让,未造成损失。该点治理于今年4月动工,对坡顶危岩坡体采取卸载、削方、加挂防护网、坡面正面格构、侧面喷浆打锚杆、坡底制造挡墙和落石槽等处理,预算投入270万元,预计8月底前竣工。

为切实防治地质灾害,屯溪区对25处隐患点制定一点一预案,明确撤离路线、预警信号、临时避灾点、监测责任人等,建档在库,实现群防群治。

 应对近期强降雨 

据悉,6月17-21日,全市共接7起小型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紧急转移群众5处18户36人,提前转移21处115户202人。其中,祁门县祁山镇劲松路(茅草坑)滑坡和休宁县蓝田镇西村村岩峰组程成树屋后崩塌,损毁房间2间。其中除祁山镇劲松路(茅草坑)滑坡造成1人轻伤外,由于措施有力、转移迅速,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

为切实做好近期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我市下发通知,6月17日上午全面部署,要求各区县全面进入应急状态。6月19日21时,全市防汛工作视频会议再次强调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6月21日上午,当前防灾形势分析专题会进一步部署防灾工作。6月18日起,我市夜间电话抽查各地值班值守和近300名监测员在岗情况,情况良好;派技术专家驻县值守;强化巡查检查,加密监测频次。市里派出2个工作组,赴休宁县和歙县开展督查巡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332地质队技术人员组成巡查组,赴橙色预警的歙县金川、小川、武阳和坑口辖区内的罗家庵、小阜舍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省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队,赴雨量较大的祁门和黟县巡查。各地也按网格化管理要求派出30余个工作组,赴近百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加强预警预报,加密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4次,发布实时定向预警12次,预警乡镇13个;对发生灾险情况的隐患点,第一时间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和处置8次。

 保生命财产安全  

我市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形起伏较大,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据2019年汛前调查结果,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07处,占全省总数的36%,威胁4576户1.5万人和5.8亿元财产安全,涉及三区四县及黄山风景区所辖的107个乡镇(街道)和465个村(居),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为主,5-9月主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期。

近年来,我市在工作机制、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抢险、工程治理、提高防灾意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2011年以来,全市多渠道筹资6.4亿元,完成371处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使1.8万人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让党旗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飘扬”主题实践活动,第一时间联合专家到各区县开展应急调查、组织群众紧急转移、拿出应急措施和防治建议;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乡(镇)、村、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支撑单位“四位一体、网格管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逐点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794人,填制发放“两卡一表”8898份,开展应急演练16场次,参演人员1400余人;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督查;创新开展实时定向预警,靶向防御地质灾害。我市在气象风险预警和监测预警基础上,实时监控全市现有的239个雨量站和省厅安装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53个雨量站信息,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小区域、精细化预警,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区县、乡镇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手中,多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目前,我市已完成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建设,正试运行。

责任编辑:汪嫒值班编辑:程红妹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