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走转改】平安黄山

2019年03月27日 09:22:08 | 来源:黄山在线
|

黄山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1863”矛盾纠纷社会自愈体系

“1863”,即“1个中枢”,是指黄山区全区联合调解中心;“8个社会调解专业组织”,即设立医患、交通事故赔偿、安全生产事故赔偿、拆违控违、物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问题、土地山林承包等8个行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6大自愈功能区”,即指“城市社区”自愈功能区、“偏远农村”自愈功能区、“旅游领域”自愈功能区、“工业园区”自愈功能区、“市场商圈”自愈功能区、“社团组织”自愈功能区;“3项保障”则是指构造“政策支持”新体系、构筑“联动对接”新机制、构建“心理疏解”新渠道。

“许多看上去要让人‘焦头烂额’很难解决的矛盾纠纷,一旦到了老林手里,总是能成功化解掉。我真的很佩服他。”3月19日,黄山区甘棠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刘卫华赞不绝口的“老林”,大名叫林楷平,是黄山区司法局甘棠司法所这个曾经的“全国先进司法所”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虽然已经退休,但经黄山区返聘,他现在依旧奋斗在黄山区联合调解中心的岗位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黄山区像林楷平这般被称作“老百姓的司法所长”的“国家级”人民调解员已经有4人,“这种现象在黄山市都是不多见的。”黄山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吴云松说,正是有了像林楷平一样的诸多政法工作人员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努力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注重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才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1863”矛盾纠纷社会自愈体系,赢得当地百姓广泛赞誉。

“1 个中枢”发挥联合调解优势

据介绍,为协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2016年,黄山区依托区综治中心成立了全区联合调解中心。3月19日,记者走进该联调中心,发现办公用房面积300多平方米,内部设有调解室、培训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志愿者工作室和心理疏解指导部等,联调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用专职工作人员5人,志愿服务人员12人。同时,联调中心同步挂牌成立黄山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开展实体化运作,负责指导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开展工作,根据区综治中心(区网格指挥中心)指派调处全区性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

林楷平说,黄山区联调中心成立至今,开设调解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调解人员400余名,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3起,指导协调各类民间调解组织调处纠纷376起,接待群众来访求助612人次。联调中心在统筹全区调解力量、化解疑难矛盾纠纷、培训基层调解骨干、保障平安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 大行业调解组织”突出专业性

为了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信访部门为依托,人民调解为基础,多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黄山区在有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主体功能的同时,还通过大力发展行业自主调解,以满足矛盾多发行业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现实需要。从2010年起,黄山区便陆续在8个社会矛盾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设立了医患、交通事故赔偿、安全生产事故赔偿、拆违控违、物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问题、土地山林承包等8个行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

“每个行业调解委以劳务计酬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方式,由相关行业专业资深人员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组成,每个行调委设立首席调解员1名,调解员3-20人不等。”黄山区司法局副局长汤晶介绍,目前黄山区由此还衍生了107个人民调解组织,一旦发生山林权、医患、交通事故、生产经营等“专业”纠纷时,行业主管部门则视情通知首席调解员先期介入,如需开展正式调解,由当事人在调解员名单中商定人员与首席调解员组成调解小组开展工作。

 “6 大自愈功能区”自我调节力强

为提升区域性矛盾“自疗自愈”能力,黄山区在城市社区、偏远农村、旅游领域、工业园区、市场商圈、社团组织等6个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社会领域,加大以“自治”为核心的矛盾纠纷自我调节功能系统建设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社会矛盾自我调节功能区,通过激发传统优秀文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大力扶持和加强社会自治体系建设,将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初发阶段,控制在自我修复的未激化状态。

在“城市社区”自愈功能区,大力发展社区“和”文化,在住宅小区设立“和事佬”小组,接受社区调解委员会指导开展工作,目前黄山区已有21个小区建立“和事佬”小组,调解志愿者达132人。在“偏远农村”自愈功能区,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会”。在“旅游领域”自愈功能区,则从全区47个景区建立治安调解室入手,负责游客之间及游客和摊贩、导游等从业者之间纠纷调处。在“工业园区”自愈功能区,建立了园区职工维权协会,负责调处企业和工人之间因工资、劳动环境、工伤事故等发生的矛盾纠纷。在“市场商圈”自愈功能区,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引领方式,在主要市场和商圈因地制宜,帮助经营业主建立起11个业主委员会实现自我管理,负责内部矛盾协调。在“社团组织”自愈功能区,则采取“一个家”“一个员”“一个活”等“三个一”措施,通过协会(团体)之家、推选出一名协会(团体)调解员以及承担志愿服务的“活”来积极推动社团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3 项保障”机制落地成效显著

为了构造“政策支持”新体系,黄山区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小组,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近50万元用于购买或奖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构筑“联动对接”新机制,以“诉调对接、律调对接、警调对接”三大机制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支撑体系。在区法院设立诉调对接服务中心,在8大行调委设立“联合调解室”,与14个乡镇、4个社区对接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全区4家律师事务所15名律师分别联系区联调中心和8大行调委设立9个“律师工作室”。

据介绍,黄山区“1863”矛盾纠纷社会自愈体系创建以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全区通过“三调系统”(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调解的矛盾纠纷总数,从2015年的3317件下降到2017年的2776件。信访数也持续下降,2017年,区信访部门接待群众来访同比下降9.37%;正式登记受理信访同比下降50.68%。期间,社会调解意识基本养成,在“1863”自愈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多形式宣传和重点培养,群众遇事协商意识明显增强。全区涌现出诸如“老楷”调解室、“永路”工作室、“多多”服务站等近20家知名的社会调解组织(个人)。黄山区法院系统通过调解达成协议或双方经调解后一方撤诉的民商事案件数量持续提升,2017年更是高达64.7%。“有矛盾,先调解;有矛盾,帮劝和”已渐渐成为黄山区社会共识。 ·姚大盛·

平安建设全覆盖 美丽乡村入画来

3月19日,记者走进黄山区新丰乡,映入眼帘的是洁净宽敞的道路、整齐的楼房、清澈的溪流、青翠的群山,犹如一幅山水画,人在村中,村在画中。在盛洪村法治宣传文化墙上,一个硕大的“灋”(“法”的繁体字)字精气神十足,形象鲜明。“灋”字代表着古时候的一种独角兽,将弘扬法治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新丰村法治文化园,法治宣传的标识牌随处可见。融入法治元素,法治宣传阵地氛围浓厚。

新丰乡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综治”理念,紧扣“平安新丰”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美丽乡村、法治宣传、综合治理、扫黑除恶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综合性法治文化示范点,全乡共建成3个法治文化园,法治宣传栏3处,法治文化墙5处。用法治漫画、以案释法、法律小故事等讲述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帮助和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确保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全乡组建了4支法律明白人队伍、1支平安志愿者队伍、1支“法学会”队伍。依托23个网格小组,今年有效调处网格内出现的矛盾纠纷15起,从源头减少了矛盾纠纷数量和隐患。

新丰乡平安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平安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也为基层法治宣传注入新的活力。在全乡法律宣传的良好氛围下,乡风愈加文明,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原来村里很乱,经常会有村民打架,还有小偷小摸的情况。”村民王晓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新丰乡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法治宣传,生活氛围、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素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村民之间矛盾较少,法治、维权意识都有所提高。

新丰乡的法治宣传等工作扎实开展,受到充分肯定。新丰村被评为“安徽省第七届民主法治示范村”、盛洪村被评为“黄山市第六届民主法治示范村”。·汪悦·

 

流动的红色风景线

3月19日,李三娣来到黄山区龙西社区,向“多多志愿者”服务队报到。

这一天,她也正式成为一名“多多志愿者”。

不久前,李三娣丈夫因病去世。去世前他一直是一名热心的“多多志愿者”。在生病治疗期间,丈夫从未放弃和中断志愿服务,只要接到志愿服务通知,丈夫便浑身充满了力量,精神焕发,甚至刚出医院,就直接去了志愿服务现场。

“加入‘多多志愿者’服务队,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李三娣的眼神是有光彩的。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让爱在生命中流淌,李三娣追随丈夫的脚步,加入志愿者队伍。

当天,她加入的巡防队,是一支招牌服务队。2017年2月,多多巡防志愿服务队正式亮相,首批24名队员,每周一至周五,志愿者到小区开展夜间安全巡防、租房人员走访、白天卫生清扫、开展平安宣传、收集基础信息等志愿服务。他们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和“免疫系统”。

“多多志愿者”成立于2016年,现有志愿者140余人。“服务多多、满意多多”是其名字的由来。近年来,龙西社区在平安建设中,丰富了“创新多多、平安多多”的内涵,目前共有红色“巡防”、红色“护学”、红色“爱幼”、红色“调解”、红色“宣教”、红色“帮扶”等6项红色服务,为推进平安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有问题找刘主任”,龙西社区居民遇到“麻烦事”首先就想到“刘主任”。“刘主任”叫刘汉斌,甘棠派出所民警。为缓解小区内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他组织成立了“和事佬”小组,让居民的矛盾不出小区就得到解决。截至目前,和事佬”“帮帮您”志愿者解决纠纷20余起,排解了影响邻里和睦的隐患。

“每天巡防队在社区巡防,治安也好多了,撬门锁的、偷车的几乎没有,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谈起“多多志愿者”,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龙西社区,市民每天都可以看到“多多志愿者”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穿行于大街小巷、住宅小区,参与文明创建、扶弱帮困、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已然成了一道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  ·殷化全·

 

 黄山区人民法院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黄山区人民法院把优化营商发展环境、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全院年度重点工作,延伸司法审判职能,不断完善服务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18年以来,共受理涉及民营企业案件1246件,审结1215件,结案率为97.5%。

在立案环节,对涉民营企业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保全、优先救助,做好风险提示、举证指导、法律释明等工作,帮助民营企业避免一些常见的诉讼风险,减少损失。依法妥善处理涉民营企业的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依法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如受贿、挪用资金等违法犯罪活动,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及经营者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在民商事案件审判过程中,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的裁判理念,依法严格限制认定合同无效的范围,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发展。持续推进“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组织开展“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和“涉金融执行案件”专项执行行动,逐案排查,挂图作战,集中清理积案。对民营经济主体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对经营正常、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设置担保、禁止买卖和抵押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共执结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364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32亿元。

 

黄山区人民检察院严打农村黑恶势力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黄山区人民检察院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农村基层作为开展专项斗争的主战场,将打击目标对准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对其出重拳,下狠手,向农村黑恶势力发出了强大攻势。彰显了法治的权威。

注重与公安机关联动配合,建立惩治“村霸”等恶势力刑事犯罪案件优先办理、适时介入、引导取证等工作机制,为侦捕诉一体打下坚实基础。强化对农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方面监督,对“村霸”恶势力犯罪案件,保持高压态势,做到“两不漏”。注重线索摸排,通过向犯罪嫌疑人发放《涉黑涉恶犯罪线索举报告知书》等方式深挖案件线索。在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的同时,深入分析“村霸”等农村恶势力犯罪根源与危害,挖掘黑恶势力犯罪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在王某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宣判后,黄山区人民检察院即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管理存在疏漏问题,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书,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根据建议做好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黄山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各类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涉恶犯罪案件4件5人,涉案5人均已被提起公诉,其中4人已被法院判处刑罚,1人尚在法院审理阶段。

  

黄山公安分局绩效考评全市第二

今年3月20日,在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黄山公安分局凭借全市县级公安机关2018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登上颁奖台,首次夺得该奖项奖牌,实现了该局在全市公安系统年度绩效综合考核成绩历史性突破。

近两年来,黄山公安分局牢牢把握“重在持续、稳中求进,实干实效、奋力争先,确保稳定、服务大局”的总基调,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以持续深化公安改革、着力打造“五个公安”为主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位列全市第一,公安各项主业绩效凸显。2017年一个基层所队、一名民警分别获得全省公安机关“十佳所队”和“十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局良好,阶段性成果丰硕,治安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得到夯实,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公安科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走在全省前列,继2017年度获得全省基础信息化建设县级示范单位称号后,自主研发的社区警务平台“警易采”APP,作为2018年度全国公安移动应用创新专项工作优秀成果,作为安徽省两个项目之一被公安部评定为“特别推荐类移动应用”,有力推动了全区“数据警务、智慧公安”的建设和发展。在2018年全区机关党建创新项目评审中,黄山公安分局报送项目荣获一等奖,公安户籍窗口一名党员民警获“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最佳服务之星”称号。


 

黄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经多方努力,为52名农民工兄弟讨回了17万余元的“血汗钱”,并现场为大家发放。图为农民代表现场领取工资。

部分稿件由黄山区委政法委提供

值班编辑:周君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