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岭三章

2024年04月03日 09:42:01 | 作者:汪华华 来源:黄山在线
|

“游子倦行役,攀折畏险阻。宣歙尽山城,峰峦互撑拄。”清,彭桂,作诗《出宣州过箬岭入歙州界遇雨》。箬岭,位于北纬30度线,徽州古城以北25公里,海拔997米,有著名的古官道、箬岭关隘等旅游景点。关隘上方镶嵌着一块石匾,上面镌刻着“天险重开”四个大字,是古徽州重要的北门户。箬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条古道

歇马长林汗未干,攀藤直上白云端。

峥嵘石蹬三千级,拗折羊肠五十盘。

半岭已无鸦雀噪,最高真觉海天宽。

黄山近在行人眼,六十芙蓉仔细看。

清,吴葆孙,作诗《箬岭》。在长林中歇息的马儿汗水未干,攀着藤蔓直上白云顶端。这里石阶陡峭,有三千级,弯曲的羊肠小道有五十盘。半山腰已经听不到鸟儿的噪鸣,站在最高处举目远望,海阔天空。黄山离这里很近,来往的行人都能看到,仔细看去就像六十朵芙蓉花一样美丽。箬岭古道,始建于隋朝末年,又称隋唐古道,由青石板铺就而成。山间云雾缭绕,身处其中雾霭氤氲、恍如仙境。箬岭古道是一条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运输要道,千百年来,徽州文人进京入官,商人运输货物,百姓亲情往来,皆由箬岭而过。行走在箬岭古道,穿越时空的诗篇令人回味悠长。


一片风光

千回鸟道萦青嶂,一啸鸾音落彩霞。

山气出云浑作雨,泉声拂树半成花。

到来丘壑酬心赏,别去风尘上鬓华。

三十六峰看咫尺,欲从轩后问丹砂。

明代,胡沛然,作诗《度箬岭望黄山》。盘旋的羊肠小道回环在青色的山嶂中,山间锦鸡的鸣叫和着五彩的霞光。云气缭绕仿佛化为雨水,泉声轻拂树梢捎带着花香。来到这里,心旷神怡,黄山三十六峰就在咫尺之间。美丽的景色让人感觉犹如取得灵丹妙药一般。漫步箬岭,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之间的粉墙黛瓦,是一幅最美的徽州山水中国画。年终岁末,一场降雪,皑皑白雪覆盖箬岭整个村庄,一棵棵树木,因为白雪的装饰,变成了“雪松”,靓彩出镜。远远望去,一串串钟乳石般的“雾凇”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风吹树动,冰挂相互撞击着,叮叮当当奏响箬岭迷人的冰雪乐章。


一抹红色

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叶剑英读方志敏遗作《自述书》,作诗《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诗中的“东南”,就涵盖了歙县箬岭。1934年11月初,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为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方志敏带领部队同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1934年12月25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许村,与敌在箬岭关激战,终寡不敌众,13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长眠于箬岭村。箬岭这片红色的沃土,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当年刘奎带领皖南山区游击队在箬岭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当地百姓积极为游击队挑粮送粮,支持革命事业,“打不死的刘奎”红色故事至今仍心口相传。1949年4月27日,李德生率第二野战军12军35师翻过箬岭,与国民党军交战,歙县全境胜利解放。如今,走在箬岭斑驳的石板路上,金戈铁马的红色篇章,令人荡气回肠。

“东南邹鲁一奇岭,四地交汇雄关开。古道胜景美天际,革命旌旗映红心。”箬岭,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秋天看花、冬天赏雪。徒步古道,观赏美景的同时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箬岭的古道、古树、清泉、竹海、村落等自然生态优势和红色资源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共催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值班编辑:程子洋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