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蕨味

2024年04月10日 23:39:55 | 作者:梅雯 来源:黄山在线
|

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也是野菜疯长的季节。清明前后,山蕨从泥土里探出脑袋,迎接四处找寻春味的人的到来。

从3亿年前的远古走来的山蕨,不开花不结果,成熟的孢子随风而行,落地生根,在小溪边,丛林里,张开羽状的叶子,翠绿了山野,低调而顽强。

不知是谁最先发现山蕨的嫩芽可以果腹,如同荠菜、马兰头、香椿一样,成为春天最美的野味。“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先秦时期,它走进了《诗经》。南山采蕨的女子,一边采蕨一边思念着远行的夫君。嫩芽在手中,老茎在泥里,断杈处,汁如泪。

山蕨以优雅的姿态走进历代文人骚客的诗里,带着春的气息,散发出独特的乡野味道。南朝谢灵运云:“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唐朝李白感叹:“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宋代黄庭坚写道:“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试挑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宋代诗人胡仲弓有诗曰:“晓雨旋添山蕨菜,春风又上海棠枝。”元代僧人惟则说:“半檐落日晒寒衣,一钵香羹野蕨肥。”状物而言情,在他们眼里,山蕨是春日的美馔,是淡淡的乡愁,是老友相聚时的畅快。

可食用的山蕨或紫或绿,而紫色的更加滑嫩,口味更佳。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刚出土的嫩蕨浑身长满细毛,如小儿拳的嫩叶随着主干的一天天长高也慢慢张开。

采蕨虽辛苦,但快乐。印象中小时候老家的大人们极少有专门上山采蕨的,多是地里活干好回家时顺手在地头路边采一把炒了作菜吃。现在采蕨的多了起来,常见的不是乡下人而是住在城里的人。周末,邀上三两好友,拎个袋子上春山。在他们看来采蕨是悠闲生活方式的一种。山花烂漫,和煦的春风拂在脸上,低头,弯腰,搜寻,如遇密集的一片,开心得像个孩子。刚出土的山蕨自然更嫩更好吃,但难找,长到尺把高的蕨是最好的,整根都是嫩嫩的,再长高时只能折取上头嫩的部分。浅山、荒坡、地边、针阔叶林交互处是山蕨最爱生长的地方,空地里的山蕨最显眼,若在渐黄的草丛里得睁大了眼睛才能发现。

每天早上,小城的菜市场里会有野生的山蕨卖。几个乡下的老人拎着篮子,篮子里的山蕨有长有短,但一把把理得整齐,那是他们前一天上山的收获。相比于市场里大棚种植的山蕨,这样的野生山蕨,虽然个头不一,但更受城里人的欢迎。

那天下班回家时,被楼上的大姐叫住,给了我几根雷竹笋,正好拿来炒面条吃。我说够了,她说别急,还有好东西。捧出一大捧山蕨。果真是好物。原来她去山里老家,采了许多蕨菜回来。虽是山野之物,但有时胜过鱼肉。

作为时令野菜,有着“山菜之王”的山蕨,刚采来新鲜炒制味道是最浓郁的。摘去“拳头”部分,自上而下折成小段,丢掉下面老的部分,洗去蕨身上的细毛。锅里放点少许素油,肥瘦相间的腊肉或火腿切丝,爆炒出油,放入蕨段,翻炒几下加入适量清水,盖上锅盖烧至收汁即可装盘。若有野蒜,蕨熟时加入,鲜嫩爽滑,清香扑鼻。

吃是人类的本能,想着法儿吃是一种文化。除了新鲜炒制,山蕨的吃法还有很多。可汆熟与野笋一起凉拌,可裹上面糊炸制,可切丁煎鸡蛋饼,可与黄豆一道炖肉,可烹制汤羹……若采得多了,可洗净煮熟晒干,秋冬时节,干蕨锅仔又是一道美味佳肴。

窗外,春雷阵阵。一场春雨,一阵暖阳,山蕨会一个劲地往上长。待到雨歇,走,上春山,采蕨去。


值班编辑:胡晓苗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