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碗IP: 看“土特产”如何成为“金招牌”!

2024年04月10日 23:16:50 | 作者:李晓洁、胡利龙 来源:黄山在线
|

黄山的乡村是一个个巨大的宝库,它集合着历史文化、绝美山水、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特色美食,展现着中国式田园的美好模样。       

如何进一步放大乡村之美,向世界讲好中国乡村的振兴故事?    

黄山市创新打造“村字号”IP,打出村碗、村创、村戏、村赛、“村官”五张王牌,推出“徽州味赛村碗”“新农人,周一见”“乡村戏曲节”“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大赛”“百名村官话振兴”等品牌,以好内容与强运营展现村落面貌的万象更新,促进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激发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铺陈开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动人画卷。

图片

榆村粉丝宴、团结渔亭糕、上丰绿萼梅、碣石苞芦粿、奕棋竹筒饭……自黄山市创新推出“徽州味赛村碗”品牌以来,80多种独具特色的徽州味道作为各村的“金招牌”,轮番“上桌”,相互比拼,让广大网友开了眼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因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地理空间的不同,形成了品类繁多的“土特产”。北纬30度的黄山大地,青山绿水孕育优质山珍,各类品质优越的徽州“土味”更是不胜枚举,各具特色。

“土特产”虽顶着“土”的名头,却在乡村振兴画卷的绘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魅力,它是一方水土的记忆集成。

图片

香菇木耳臭鳜鱼、茶叶笋干山核桃、贡菊香榧悠悠猪、烧饼茶干毛豆腐……   

土特产之“土”,在于它是由一个地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产方式孕育而来,承载着百姓化不开的眷恋与乡愁;土特产之“特”,在于它是地方优势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特点、特色、亮点,浓缩了当地风情。     

让“土特产”成为映射一方山水、一方文化的“金招牌”。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实施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持续输出田园徽州等“1+7”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2023年全市六大产业综合产值达1009亿元。

图片            

“土特产”是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土特产”只有三个字,内在却大有乾坤,有专家这样诠释三者的联系:

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让“土疙瘩”变成“金宝贝”,唯有打通“产业关”。

臭鳜鱼是徽州地标美食和徽菜扛鼎之作,近年来,黄山市加快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做优“鱼品牌”。

如,为解决原料鱼“卡脖子”问题,积极开展饲料鳜圈养桶设施养殖,2023年鳜鱼养殖产量突破500吨;如,为了让臭鳜鱼走向全国,聚焦臭鳜鱼“控盐降臭”,联合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开展精细海盐腌制试验和产品试制。

截至去年底,全市较大规模臭鳜鱼加工企业37家,加工作坊100余家,经营臭鳜鱼菜品的餐厅1000余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鳜鱼年加工量近5.5万吨,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         

图片 

为全面提升茶产业价值,黄山市在全国率先推广全域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全力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运用茶科技创新,开发出冬茶啤酒、健齿软糖、冬茶含片等特色茶产品,推出代用茶、调味茶等年轻化茶产品,全国90%新式茶饮生产商与黄山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出版《徽茶文化故事文集》等茶文化作品,打造黄山名茶IP形象,2023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260亿元,同比增长13%。       

将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土特产,“增收致富”才能从口号变成现实。    

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2023年,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5元,同比增长8.1%,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5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86.2%。

“土特产”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小小的灯笼柿是歙县姬川的农业特色代表产品,去年11月,歙县上丰乡第五届灯笼柿文化旅游节在姬川举办,吸引了众多“好柿”游客为了一道徽味奔赴一个乡村。近年来,上丰乡锚定农旅文章,通过建设网红打卡点、微创意景观、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和举办灯笼柿文化旅游节,使得“姬川灯笼柿”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实现年加工销售柿饼8000公斤。

近年来,黄山市还相继打造了集茶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体验、教育研学等于一体的主题线路、特色小镇、博物馆、综合体200余处(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融出茶业发展的新路径、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烹好“乡愁食材”,精制“留客套餐”。以美食旅游为切口,黄山推动农文旅、商文旅、康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衍生出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研学修学、生态康养等多种文旅业态,催生出176个乡村微景区,3200余家徽州美宿,百佳乡村书屋、咖啡屋……2023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5182.6万人次,营业收入4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22.4%。          

村碗里的“土特产”

凝聚着

农耕传承、文化绵延、

产业升级、诗与远方

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值班编辑:胡晓苗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