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乡村书记浙江体悟实训见闻(3)】嘉兴:乡村“共富新动力”

2024年04月20日 21:51:26 | 作者:程向阳 胡高华 来源:黄山在线
|

人间四月天,水乡风景秀。

4月19号,在嘉兴市嘉善县魏塘街道长秀村体悟实训的黄山市乡村书记走进当地百亩杜鹃花基地,各色杜鹃花色彩缤纷、花香扑鼻,令人大开眼界。


这是长秀村通过“5+1”村村联建模式(5个村、1个社区),打造的农业双创园“共富工坊”。工坊已“孵化”出蔬菜观光园、采摘园、共富集市等休闲农业业态。

近年来,长秀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共富长秀”为抓手,探索共富新路径。在孵化园内打造“兴农强村”共富工坊,通过激活村内5060闲置劳动力,帮助12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力”。

祁门县古溪乡黄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浩军当场和长秀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平约定,与长秀村合作共建,并借鉴这种共富模式,为本村发展增添“共富新动力”。

距离长秀村不远的干窑镇范东村,他们大力推进的共富体建设,同样让在这里体悟实训的另一组黄山乡村书记开阔了眼界。

近年来,范东村成立了粮油果蔬专业合作社,构建了“党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共富工坊”发展平台。该平台将村里98%左右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聘请老干部、老党员、种植大户等人员来运营,并依托农合联党建平台引进的农技、资金、销路等优质资源,推出了“范东大米”“醉范东”米酒、菜籽油等一批拳头产品,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收入,每年可为村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超120万元,合作社分红超30万元,村经常性收入突破500万元。

今年72岁的当地村民沈文祥正在给合作社搬运大米,他乐呵呵地说:“以前家里地多,种地也比较辛苦,现在将家里的8亩多土地流转给村里,每亩地每年有8000多元的固定收入,村里还会有分红,我在合作社里务工每月还有1000多元,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金加在一起约在4600元,这样一来,我老两口的年收入总在5、6万元,日子很好过了。”

拓宽百姓就业致富新路子,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浙江2022年提出3年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实现山区26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如今,类似的工作坊已经遍地开花。全省已建成“共富工坊”超万家,累计吸纳就业近50万人,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

学在浙江,干在黄山。在魏塘镇缪家村体悟实训的屯溪区黎阳镇凤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军说:“这次学习,触发了我的一个想法,就是积极探索‘村村合股联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引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共同成立集体经济公司,强强合作,强村带弱村,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抱团’发展经济产业,共同投资项目,以此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来自徽州区西溪南镇琶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长勇很兴奋。来嘉兴之前,琶村和西溪南等六个相邻村刚刚注册成立了绿野仙踪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来嘉兴看到这边铺天盖地的多村联建新经济主体,激活了乡村新动能,他表示回村后可以更加坚决大胆地干这个事了。

人间四月。走在“鱼米之乡”嘉兴的黄山乡村书记们,由衷赞叹这座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之高。不少书记表示,借鉴嘉兴乡村大力推行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跨域联建、强弱联建”等模式,或是解决当前黄山乡村普遍存在的村小、村弱、村散的问题,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有益探索。

值班编辑:程红妹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