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秀出”徽州好物

2023年07月05日 11:28:32 | 来源:黄山在线
|

盛夏时节,豇豆进入生产上市期。为保障豇豆产品质量安全,我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重点检查生产经营主体农药使用等情况,宣传讲解违法违规用药的严重后果和法律责任。

  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法规科有关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源头治理、绿色防控,加强农药管理、安全用药和绿色防控培训指导,推广防虫网、生物农药等适用技术措施,遏制违禁农药使用及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难点。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宣教科有关人员指出,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影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从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了解到,2015年,为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我市以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在全省率先试点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和遏制农药面源污染。

  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出台安徽省首部地方性农药法规——《黄山市农药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市级配送中心,设置乡镇和村级配送网点约450个,统一配送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确保农业生产需求,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为指导科学安全用药,提升农药集中配送水平,市农业农村局发布《2022年黄山市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品种目录》,共推荐农药品种148个,其中生物农药品种62个,占比达40%。

  我市还大力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三大行动,全面推进农膜污染治理,全面推广使用厚度0.01mm及以上标准地膜。高效新型肥料应用总量逐年上升,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商品有机肥施用量逐年攀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30%以上;包装废弃物回收率95%以上,无害化处置率100%;农膜回收率达82.5%;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8%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用率90%以上;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60%以上。全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退捕禁渔、增殖放流;诱虫黄板、以草治草;山泉养鱼、尾水净化;稻鱼共养、稻虾共生;稻田养鸭、鸭施稻肥;秸秆发酵、垫料养猪;山林散养、生态放养;“香榧+鹅”,吃草吃虫,粪肥还田……一个又一个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秀美黄山绿色生态农业的崭新画卷。

  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我市加快推动贡菊、黄精、绿萼梅、祁术、灵芝等道地药材种源保护、种苗繁育和规模化发展,推动石斛、金银花、山茱萸等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打造黄山贡菊、多花黄精道地药材产业带和中药产业强镇;集成“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技术模式,率先在全国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加快推动皖南花猪、皖南中蜂、黄山黑鸡、黄山小黄牛、山泉流水养鱼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徽州火腿、徽州臭鳜鱼等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黄山香榧、三口柑橘、三潭枇杷等区域特色产品,重点发展竹园、油茶、箬叶生产基地。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常年100%,茶叶鲜叶抽样所检项目欧盟达标率常年90%以上。

  我市有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1个,5个区县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黄山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报告,近三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等,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省对市年度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连续三年A级。我市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

  今年3月,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上海举办,主题为“生态安徽·绿色食品·合作共赢”。参展名优农产品80%以上为“三品一标”农产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我市7大类600多种名优农产品亮相沪上,涵盖茶叶、山野食品、林特产品、畜禽产品、休闲食品、水产品以及酒水饮料等,受到上海市民追捧。


值班编辑:胡晓苗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