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走转改】画里乡村亮出平安旅游牌

2019年07月03日 08:45:10 | 作者:姚大盛 江雪松 来源:黄山在线
|

“在我们这里,覆盖景区各个角落的80多个高清摄像头,不仅随时可以看到宏村景区治安防控的整体动态,还可以通过智慧消防等智慧旅游平台,筑牢消防、应急疏散等安全网。”

6月25日,在黟县宏村景区“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陈贝水说,打造“放心旅游”环境,让游客游得安心,黟县乡村旅游的路子才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对此,来自上海的游客汪先生感触颇深,“到宏村来旅游,不时可以看到治安员、义务巡逻队员等,感觉十分放心。”而这样的旅游体验,正是近年来黟县平安创建工作发力的重点。

“黟县已连续10年未发生重大恶性、治安、群体性案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8年未发生命案和‘民转刑’案件,涉旅矛盾纠纷、治安、行政管理类案件也呈现逐年减少趋势。”黟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胡国华表示,近年来,黟县县委、县政府全力提升“乡村旅游”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景区“雪亮工程”建设、“社管通·一网清”服务等平台建设,并将“乡村旅游”治理与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行紧密结合,为黟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立“综合执法”新机制

“成立综合执法局,实施‘综合执法’新机制后,可以说我们的反应更迅速、执法手段更灵活了。”6月25日,黟县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黄俊告诉记者,自确立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试点地后,黟县严格按照改革试点“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原先涉及旅游、物价、工商、食品安全等8个部门的88项处罚权项目整合,由2017年1月3日新组建的黟县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就此实行“一个部门管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主体处罚”的综合执法新机制,从而在根本上治愈了多头执法、职责交叉、效率低下的旅游管理“痛点”,并初步实现了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涉旅投诉处理效率明显提高、游客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大幅提升的工作目标。

“今年初,我们接到一起关于某景区内存在酒类无标签的投诉,迅速介入,经调查取证后,依法作出给予其5000元罚款处罚的决定。综合执法让经营户心服口服。”黟县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周维说,去年以来,旅游综合执法局已开展执法行动28次,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物价等部门开展检查行动19次,出动检查人员164人次,检查旅游企业和经营户337家次,检查旅游从业人员439人次;督促经营户整改补办食品经营许可证4起、健康证59起,发放明码标价标识牌223张;立案查处涉及旅游、交通、物价、市场监管等违法违规案件34起,没收假乌梅50余斤,罚没款执行到位15830元,停业整顿1家;受理游客投诉17件,全部在法定时限内予以了办结,“这些违法违规案件中,没有一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起诉,可见综合执法公平公正高效。”

树起“智慧景区”新标杆


6月25日,在黟县宏村景区,游人如织,但秩序井然。“近年来,通过大力治理‘乡村旅游’,加大建设‘智慧景区’新标杆力度,旅游环境越来越好。”黟县宏村镇综治工作中心副主任叶长松说,安全的环境离不开硬件防控体系的支撑。据悉,自2014年以来,黟县景区景点已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立了覆盖景区各个角落的“视频监控网”和延伸入289幢古民居的“消防报警网”。同时为适应“乡村旅游”发展形势,该县还将宏村、西递景区“两网”“物联”成了一个“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通过专用接口与公安外网相接,可随时调阅景区及其所在镇治安防控动态。

截至目前,黟县现已为两个数据中心配置了82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3098个感烟探头、286个燃气自动报警器、366个手动报警器、3处高音喇叭等基点设备和“人脸高清识别扫描仪”及GPS定位系统、旅游大数据监测系统等其他设备。

去年以来,公安部门就依托这些“数据中心”的高清人脸识别系统,现场查破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包括外地流窜作案)45名;利用视频监控查破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其中网上在逃罪犯1人;为37名游客成功寻找到其家庭成员;为7名游客成功找回丢失的钱包、钥匙等物品;及时提醒13名粗心游客及时关闭无人车窗。



构筑“三治融合”新体系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是黟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成果。如今在该县每个景区,都建有专业治安联防队、义务巡逻队、应急小分队、网格员队伍,游客随处可见。“目前,黟县还在大力推进集河长、林长、所长、路长、警长于一体的‘五长专干’工作,并已经就此建立起35人的专干队伍。”黟县政法委综合督查室主任李洋说道。

在宏村景区,记者看到除民警、村义务队巡逻外,还看到一支集巡查、宣传、应急救援等任务为一体的15人、24小时值班备勤的专职巡逻队。队员陈贝水说,专职巡逻队配备有三轮摩托车2辆、水带20盘、水枪20个、升降梯2把、消防泵6台。同时,该景区还推行了“1+3”“10+1”古村落保护模式(即1名党员网格员认领3幢古民居和10户家庭联保1幢古民居的保护模式)。

西递景区,则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同时在该景区,还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天戴着红袖章,穿梭在西递村的大街小巷,劝说经营户做好“门前三包”,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治安隐患等信息及时反馈给村网格管理员;引导河道边、池塘处写生学生注意安全、保护环境;谁家有了矛盾纷争,他们都会积极出面,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就是西递村老年协会的会员,该协会年龄最长者已达101岁,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目前拥有312名成员。每年,该景区还多次开展孝顺之星、好媳妇、文明家庭和健康少年等评选活动,同时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先进典型纳入“西递好人评选”。


构筑“三治融合”新体系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是黟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成果。如今在该县每个景区,都建有专业治安联防队、义务巡逻队、应急小分队、网格员队伍,游客随处可见。“目前,黟县还在大力推进集河长、林长、所长、路长、警长于一体的‘五长专干’工作,并已经就此建立起35人的专干队伍。”黟县政法委综合督查室主任李洋说道。

在宏村景区,记者看到除民警、村义务队巡逻外,还看到一支集巡查、宣传、应急救援等任务为一体的15人、24小时值班备勤的专职巡逻队。队员陈贝水说,专职巡逻队配备有三轮摩托车2辆、水带20盘、水枪20个、升降梯2把、消防泵6台。同时,该景区还推行了“1+3”“10+1”古村落保护模式(即1名党员网格员认领3幢古民居和10户家庭联保1幢古民居的保护模式)。

西递景区,则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同时在该景区,还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天戴着红袖章,穿梭在西递村的大街小巷,劝说经营户做好“门前三包”,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治安隐患等信息及时反馈给村网格管理员;引导河道边、池塘处写生学生注意安全、保护环境;谁家有了矛盾纷争,他们都会积极出面,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就是西递村老年协会的会员,该协会年龄最长者已达101岁,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目前拥有312名成员。每年,该景区还多次开展孝顺之星、好媳妇、文明家庭和健康少年等评选活动,同时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先进典型纳入“西递好人评选”。


打造“枫桥经验”新样板

6月25日下午,在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傅良成说,“今年初以来,除了小的购物纠纷外,西递景区的游客有效投诉为‘零’。这得益于旅游景区巡回法庭、旅游纠纷调解工作室、旅游纠纷调解中心的综合发力。”

对此,黟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胡国华表示,目前在黟县所有景区均设立了景区法官联络点;宏村景区与市仲裁委合作试点设立了旅游纠纷仲裁庭;为1569家客栈、餐饮、个私经营户建立了监管对象数据库并时时更新动态数据。同时,为处置各类涉旅突发情况,在8条黄金游览线和17个旅游点固定了民交协警、清洁工人、工商个体户等报警救助力量,与当地卫生院、县人民医院签订救助协议,开通了游客救护绿色通道;为服务全国每年500多万来黟县写生学生,推行了“三卡三网”服务接待措施;为规范“农家乐管理”,推出了“农家乐留宿场所组团式管理”等办法,成立了“农家乐乡村客栈联盟”等组织;在解决涉旅纠纷中,总结出了“五字”排化法等;在古民居火灾动态预防管理、重大警卫与节庆安保等方面黟县也有自己新样板。“三年来,黟县17个景区景点已累计排查涉旅矛盾纠纷48件,调处成功率达到100%,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责任事故。”胡国华自豪地说道。


责任编辑:孙冯燕值班编辑:程红妹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